第四十街

Writing and Manuscripts.

小说中意识的意识

2017-09-10


...

 

情节怪异不是问题,只需它具有意识的意识这一特质。聊斋中老僧的意识未死而附体于富家纨绔子弟的肉身,不是要讲出什么道理或者宣泄什么情感,而是故事在展示一个“意识为主角的故事”。意识是没有形状的,但是我们却知道它存在,如火、如镜子、... 普通人其实对“意识的意识”并不陌生,只不过意识的意识是以“潜意识”的形式存在的。比如我们每个人都认识到社会对我们的期望,要求我们做什么样的人(社会的意识),我们确实也做了,可是我们总觉得(在潜意识里有一种欲望),要求我们按照社会的意识而实现的人生能不仅仅是人生,而成为一个故事,比如一次这种意识的冒险...

 

相比这种成为潜意识的“意识的意识”,一个被写出来的故事则要求以一种自我反射的完整的形式出现,那就是内部的意识还能看到自己正在实现的意识,也可以说,发生了什么,是意识;而承载此种意识的文本,是意识的意识 ...这两者是有机交融的...因此,故事必然悬念重重,因为它本质上是意识的遭遇... 同样,意识的遭遇就反应在语言的复杂度上了,或者说,是语言的复杂度造成了意识的遭遇。语言的复杂度是客观存在的资源,那就必然会在某些情形下被人发掘,从而进入我们所说的人生。就如他们说,9/11是fantasy和现实的交界处发生的事件一样,艺术品,比如红楼梦,就在人生的幻梦与语言的交界之处拔地而起。那到底什么是意识?这也许就是写作的目标了 - 一个永远无法捕捉到的无形之物。为什么人物要写得逼真?因为如果一个人十分逼真,那他/她的意识只是这个人物自己的,而不是一种社会意识。这似乎是一个故事能被人们喜欢的前提。为此,Steven king 的方法是,把意识装进盒子里,再让意识发现自己其实被装在一个自己无法打开的黑盒子里 - 恐怖! 亦是人生的一个黑暗的比喻。至于为什么他非要坚持写“病态的”故事,king说过,“do I even have a choice?” 或许他着迷的这种写恐怖故事的文学方法,是他童年时候被屡次关进橱柜所激发的灵魂出窍